
莊家勝 Chuang, Chia-Sheng(1970~)
學歷
2002 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
創作經歷
1999 馬祖第三波駐站藝術家
2001 屏東半島藝術季駐站藝術家
2003 台中市現代眼畫會會員
文建會鐵道藝術網絡-枋寮藝術村駐村藝術家(2003-2006)
屏東半島藝術季駐站藝術家
2005 糧食庫房藝術工作群成員
2008 97年屏東藝術季駐村創作藝術家
個展
1999 狀況展示空間〈不見悲歌〉雙個展 台中
2000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〈儀式-邊緣〉個展
屏東
得旺公所〈不見悲、歌〉個展 台中(國藝會補助)
2002 東海大學閣樓畫廊〈合境平安〉個展 台中
2003 台中市文化局動力空間〈離散-關於’漂’〉個展 台中
屏東縣政府文化局〈新圖〉個展 屏東
2004 文建會鐵道藝術網絡枋寮藝術村〈離散-關於’蹻’〉個展 屏東(國藝會補助)
2006 糧食庫房〈2006首展〉個展 高雄
2008 糧食庫房〈空相〉個展 高雄(國藝會補助)
2010 逢甲大學藝術中心〈行者〉個展 台中
2011
耀紅名茶藝術空間〈九月鳳凰〉個展 台北
2012
一一畫廊〈甜蜜台灣〉個展 高雄
聯覽:
1997
新濱碼頭〈螺旋梯〉聯展 高雄
1999
第三波馬祖駐站藝術家-牛角畫室〈邊境守望〉聯展 馬祖
1999
東海大學藝術中心〈大度山的記憶〉聯展 台中
2000
竹師藝術空間〈大度山的記憶〉聯展 新竹
2000
苗栗市藝文中心〈眷戀原鄉〉聯展 苗栗
2000
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〈女藝-男聲〉聯展 台中
2001
台中市文化局動力空間首展〈彩蝶墨花衣世紀〉聯展 台中
2001
國立台灣美術館〈10+10=21
台北<>台中〉聯展 台中
2003
台中市文化局〈現代眼2003-現代精神、時代意義〉聯展 台中
2004
台中市文化局〈現代眼2004-看啥?MINI〉聯展
台中
2005
台中市文化局〈現代眼2005-畫無展吾〉聯展 台中
2005
國立台灣美術館〈E術誕生-台灣藝術新秀展〉聯展 台中
2005
枋寮F3藝文特區-藝術家作品全國巡迴展
2005
高苑科技大學藝術中心〈漂藝-現代眼12人聯展〉聯展 高雄
2005
枋寮藝術村〈海洋〉聯展 屏東
2005
枋寮藝術村〈島嶼、漂移〉地景裝置聯展 屏東
2005
糧食庫房〈做醮‧入庫〉植入行動展演 屏東
2005
糧食庫房〈新物種催生計畫〉聯展 高雄
2006
南台科技大學藝文中心〈變藝解境〉聯展 台南
2006
台北華山藝文特區〈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〉 台北
2006
都蘭月光小棧畫廊〈夢艷/夢靨?-妳我凝視相遇的瞬間〉糧食庫房聯展 台東
2006
台中市文化局〈2006現代眼新象展〉聯展 台中
2007
橋仔頭糖廠藝術村〈第二屆金甘蔗影展-24H糧食庫房〉影片展 高雄
2007
高雄市立文化中心〈元神氾遊-糧食庫房〉聯展 高雄
2007
糧食庫房〈10萬噸4C 炸藥-新糧食庫房〉聯展 高雄
2007
高苑科技大學藝術中心〈元神氾遊-糧食庫房〉聯展 高雄
2007
台中市文化局〈2007現代眼〉聯展 台中
2008
台灣新藝〈元神氾遊-糧食庫房〉聯展 台南
2008
國立台灣美術館〈現在完成進行式-現代眼畫會27年展〉聯展 台中
2008
台中市文化局〈2008現代眼大展〉聯展 台中
典藏
2001
屏東文化局 半島藝術季典藏作品"近鄉情怯1-3"
2003
屏東文化局 半島藝術季典藏作品"半島意象"、"礁山水"
文建會 青年繪畫作品典藏"儀式-渡"
2004
文建會 青年繪畫作品典藏"祈天"
2008
國立台灣美術館 作品典藏"菩提樹系列1-5"
2010
屏東縣議會 作品典藏
"無盡藏-漫遊"、"海洋1-3" 、"祝福1-3"
因為畫面呈現很容易讓人迷惑其中,所以觀看他的畫作時,常會有一知半解的似懂非懂的疑惑。看他的畫時,必須從線條的漩渦中、色彩的妍麗中拉出來,仔細的觀看,就能發覺作品迷眩的表層之外,那種細膩的層次處理,必定是對材質有強烈敏感度的藝術家才能做到。莊家勝特別喜愛嘗試不同的媒材創作,顏料畫在不同的媒材上,如報紙、水彩紙、畫布等,因此他每件作品的質感皆不相同。
他的作品有兩部分強烈的特色,畫作上如雕刀般的筆觸,一刀一刀刻出推疊的質感,有時綿延成渦旋狀,有時纏綿成麻花捲,有時像似小孩子畫圈圈,造成版畫般的效果。這種效果絕非創作者的特意模仿,而是一種筆觸的記憶,來自於創作者的成長環境─東港。由於東港每年舉行燒王船送走瘟疫的祭祀活動,宗教活動非常興盛,祭典儀式中經常出現傳統民間木刻版畫圖騰的應用,對於莊家勝來說,這種生活的印記悄悄地被刻在畫筆中。另一項特色是,畫面豔麗跳耀的色彩,有如水波粼粼的閃光。原色的效果導致色彩強烈的對比,透過小筆觸的推疊排列,有如同歐普藝術般的眩目效果。然而他的筆觸中透露出來的自然感,是直覺性的而非經過刻意設計;他的色彩雖然帶有傳統民間的用色,在個人修養特質的轉化下,雖然妍麗卻不顯俗氣,帶有讀書人的氣質。
就創作內容來說,要能理解莊家勝的作品,必需進入到他的世界之中;因為作品中的一切形象,是起於他的心而形諸於外的。正如他自己所說:「在創作過程中,個人以經營作品的態度同時也經營自己的當下生活,作品大部份的圖像是生命中種種似真如幻的造型,提供個人與宇宙及大地生命脈動的氣息相連接,綿密的筆觸營造,期使整體結構豐沛而緊密,在此也讓自己身心安頓、踏實,畫面並無一定的焦點,而是做全面性的擴張延展,個人以一種接軌的方式,自然能形塑出形的可能,並無期待要創造某種符號。」所以,在他看來,作品中的形象,皆是虛妄,只不過是靜默下內心滿盈之後,所轉換成的繪畫符號形式,是他默想性的符號。因此,我們要理解他的畫,對於畫什麼,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注意,而是應該要去感受他畫裡散發出的生命的力度與情景的深度。
這位成長於屏東東港漁村的畫家,南台灣炙熱的陽光,多樣的植物,豔麗的色彩,樸拙的人民性格,以及宗教的信仰…早就無形之中成為他創作的元素,成就出他作品的地域性特色。你或許很難想像,一位外表看來斯文、身形略顯消瘦的他,內在散發出的能量卻是如核能發電般那麼地巨大。 (文/林振莖)